最近,“垃圾分类”备受人们关注。上海先行一步,推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举措。那么,北京呢?北京版“你是什么垃圾”?答案是“四分法”: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。这既是符合国家要求,也是目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在政协委员“提案办理面对面”访谈中,对这四类生活垃圾作了详细介绍:
可回收物(蓝色桶)是循环利用的,报纸、镜子、饮料瓶、易拉罐、旧衣服、电子废弃物等,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,俗称“收破烂”;
厨余垃圾(绿色桶)是厨房产生的,像菜叶菜帮、剩饭剩菜、植物等;
其他垃圾(灰色桶)包括保鲜膜、塑料袋、纸巾,还有大骨头、玉米核等;
有害垃圾(红色桶)是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,如废灯管、水银温度计、过期药品、油漆、化妆品等,需用特殊方法安全处理。
《你是什么垃圾?》北京版,以下口诀要记牢:
能卖钱的蓝桶桶,
易腐烂的绿桶桶,
有毒有害红桶桶,
没人要的灰桶桶。
北京vs上海
上海的垃圾分类宣传铺天盖地,深入人心。这段搞笑视频,正向效果不容小觑(看完2分钟视频小问也就笑了15分钟吧!)/新浪微博@淮秀帮
北京新闻广播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政协、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的“加强垃圾分类、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提案”集中协商办理座谈会上了解到:今年北京市将创建224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,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率将达到60%。立足于精治、共治、法治要求,北京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。市城管委负责人:北京各区政府协助各实施单位与分类收运单位建立工作对接,并做好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环节的统筹协调。坚持市、区级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引领,推动学校、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、旅游景区、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,逐步实现全覆盖。北京市在积极探索源头垃圾分类,已经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探索形成了4种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:包括有人值守垃圾分类驿站、撤桶撤站定时定点流动收集、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、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等,并建立了环卫专业运输和社区垃圾收集的有效衔接,着力解决混装混运问题。截至去年底,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、乡镇总数达到100个,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达到30%。今年底之前,将在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,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率要达到60%。
位于高碑店村的朝阳区首家垃圾分类科普小屋/北京日报
资料显示,现在北京市每天会产生将近2.6万吨的生活垃圾,人均每天1.1公斤。目前,北京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,都在满负荷运转。
市城管委负责人:2019年,北京市将加快昌平、密云、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调试,加快构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。新增焚烧处理能力4300吨/日,年底将达到16950吨/日。同步推进房山综合处理厂、海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,力争年底主体完工。
今年还将平稳有序推进通州二期、顺义三期、大兴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丰台等项目建设。不断提升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,加大臭味排放控制,提升渗沥液处理能力。按照“一图、一库、一网”的标准化设计,搭建市-区-街三级联动的生活垃圾治理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。通过对小区垃圾桶、垃圾楼、转动车辆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,对责任主体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全流程实时监管,对垃圾排放数据进行统计,对垃圾分类效果进行监控,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动态数据进入大数据“驾驶舱”。
图片来源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
完善垃圾分类价格机制,试点探索餐厨垃圾全量收费改革。研究基于市场的再生资源专营政策,以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投资政策,使愿意参与、有能力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“进得来、收得着、出得去”。
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,将垃圾分类知识和要求纳入学前及义务教育课程体系,开展“小手拉大手”等社区共建活动,把学生和家庭成员垃圾分类情况向学校和社区双反馈。
日本横滨市的垃圾分类手册/来源于网络
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。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,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,通过建立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,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。
北京市新怡家园社区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介绍智能垃圾分类箱/北京日报
据了解,北京将在明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透露:
市城管委负责人: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-2020年的立法规划,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只针对单位,对个人也要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。同时,他还指出,上海明文规定,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罚款,而北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。另外,北京将严格查处收运企业“混装混运”行为,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。强化管理与执法的联动,探索建立“不分类,不收运”的倒逼机制,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,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,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,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。